妳知道嗎?同樣身為忙碌的媽咪,
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要試圖當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要求自己當好媽咪是一個假命題,
因為好、不好的標準,從何而來呢?
我常常在文章中討論孩子與大人的情緒,
因為這也是我的育兒旅程中,
感覺特別不容易的事;
一方面,大人自己都有情緒、
孩子們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會有自己的想法與脾氣,
怎麼拿捏與相處、教養,
我覺得父母跟孩子都是一起在學習的路上前行著。
之前我在「有雷!親子寫真的幕後真相」專文中分享過,
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孩,情緒的引爆點也會不同,
甚至隨著年紀的增長,還會變得複雜。
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過渡期」中,
特別容易會有難解的情緒
(相信我,絕對不是只有青春期那麼簡單)
如果今天在親子寫真、家庭照的拍攝現場,
當你的孩子已經夠大到可以溝通,
問題不再只是想睡覺與沒吃飽,
父母除了深呼吸之外,還可以怎麼做呢?
今天我想分享最基本的三個步驟,
讓父母更有效的陪伴孩子走過情緒,
不論是在拍攝現場、聚餐或聚會、甚至在家裡,
我認為都是值得參考的小技巧。
1. 父母的情緒覺察
我認為,孩子的每個生氣或難過的情緒起點,都是有跡可循的。
一旦父母開始感覺到孩子「有一點點」的不對勁、
甚至是暴風雨前的徵兆,父母首先要做的,
不是安撫小孩也不是阻止行為,
而是先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
在心中莫屬五秒,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現在是覺得不舒服了嗎?」
「我是因為…這件事而感覺煩躁了嗎?」
在心理學上來說,這是從當下的情境中
跳脫出來反觀自己的技巧,
有點像是從外面第三者的眼光,看著自己的情緒。
這麼做會立即讓大人察覺到,
「自己是正在被影響著、正在有什麼樣的情緒」
當我們先接住了自己的情緒,正視到變化,
才能夠從一直以來習慣
反射性的丟出情緒性語言(你怎麼…!你不可以…!)
這樣的循環中,清晰起來。
2. 「我想知道你發生什麼事了?你願意讓我們知道嗎?」
問句我覺得是一個好的開始,
代表父母不會帶著既定的立場與情緒咎責;
但我覺得也是特別不容易的部分,因為這意味著,
我們是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對待,尊重孩子的情緒,
但老實說,我們並不一定都能接受孩子的想法。
那麼,這件事會影響到溝通嗎?我不認為。
就像大人之間、夫妻之間會彼此有意見相左的時候,
但我們都知道,
情緒當頭不會是最好的溝通時機,
而沈默更會帶來誤會與反效果。
帶著尊重彼此是差異個體的基本信念,
詢問與關切孩子的感受,
我覺得是身為父母可以做的第一件事。
3. 約定與家規
我一直覺得,每個家庭都會有各自的一套規矩,
我所執行的方式、並非用在不同家庭都適用;
也因此,約法三章、行前約定,
我覺得都是非常適用於,已經夠大到
可以用語言溝通的7歲以上大孩子們身上,
一方面也已經到了可以討論約定的內容、
以及可以記得住的年紀。
必要的行為界線,也會讓孩子安定。
而哪些約定與規矩是重要的,
我認為隨著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
都需要一段時間用家庭會議來討論、決定與修正,
家一直都是迷你版的社會圈呀。
4. 父母的幽默感
最後,回到拍攝現場的風暴,當您已經:
1.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是否被孩子影響
2.也帶著同理心詢問關切孩子的原因
3.尊重孩子的情緒需要時間,也提醒了約定好的時間內要完成拍攝的承諾,
那麼最後的父母力super power,
就是用您的幽默感、還有伴侶間的默契,陪伴孩子入鏡囉!
畢竟孩子們任何情緒在畫面裡,都還是可愛與令人念念不忘,
父母們希望自己在共同的家庭照畫面裡,留下什麼樣的情緒記憶與神情呢?
這是父母的super power,別忘記囉!